201103281804 一場精緻的歐洲藝術及文化之旅(行動篇2 ─歐洲訪友及「布萊頓」遊)
一場精緻的歐洲藝術及文化之旅(行動篇2 ─歐洲訪友及「布萊頓」遊)
3/28/2011
在每一次自助旅行的行程計畫中,若所到地能見到老朋友,我們都會安排拜訪,且我始終就認為這也是人生中最有意義、最愉快的事之一。由於我們行程完全是由自己掌控,可以既有「彈性」又非常「隨興」(絕不用「拼命三郎」式地遊法而把自己累癱)。所以這一趟,我安排充裕的時間與老友們相聚。相識近十年與我交情匪淺又是道地倫敦人的David Hillson(曾邀請他到台北3次、上海1次授課,他一直持續提供《Risk Doctor Briefing專欄》給PSIG與PMITW)在我們行前一個月知道我們要到倫敦就已要求在我們calendar上先book要一起共餐的時間。他同時邀請我們共同的朋友,旅居倫敦的法裔加籍 Michel 與 Manon Thriy 夫婦(亦曾到台北授過課),以及他們間共同的朋友Ruth一起到近倫敦最繁忙的Waterloo車站(如以下3張照片)的一家當地非常知名又十分有特色The Waterloo Brasserie餐廳,享有一頓非常豐盛、傳統的英式晚餐。
席間,除談到每人未來的計畫及家庭外(David方嫁女至澳洲、Manon已當Grandma),我與David還算出過去因參加PMI相關活動(Global Congress等)曾在北美、亞洲、歐洲至少8個城市見面並一起用餐;Michel 與Manon卻因為我們都是PMI-REP AG,所以一起到過的地方更多(6個國家的11個不同的城市),且會議期間,幾乎每天三餐一起用。當然,除台北、上海是我的地盤外,這次首度輪到他們當「地頭蛇」,確實對我們而言都是「意義非凡」。
David送了我兩本書(一本是他的新著作《Exploiting Future Uncertainty- Creating Value From Risk》,及一本旅行實用的《I never knew that about England》)另外還送給我PM兩件當地小紀念品。同樣地,Michel也送了我一本他剛出爐的新書《Program Management》。還好,為怕拖運行李可能造成的損壞,我們還是帶了一件隨身行李裝著要送給他們的禮物(各一座唐三彩「駿馬」),否則就失禮了。當晚,大家互相地拆禮物也製造了許多歡樂的氣氛。最後,朋友們的會面就在大家「酒酣耳熱」且意猶未盡下(David要趕最後一班火車回到郊區的家)不得不結束,而再度給我們留下旅遊訪友紀錄與難以忘懷的記憶。特別是,在看到他們分別在給我書上的簽名與簡單留言,感覺何止「溫馨」兩字可形容!
倫敦的最後一天Michel 與Manon特別開車載我們一起遊距倫敦約80英哩的海濱渡假勝地──布萊頓(Brighton)。當天,除擺脫了到英國後連續陰冷灰暗又多霧的天氣外,更享受了「非常難得」的碧海藍天與陽光。在該地一個充滿活力、由數條狹窄蜿蜒的小巷所組成而滿佈高檔餐廳、典雅咖啡館、酒吧、珠寶首飾、高檔古董店致名聞遐邇的「巷道區(The Lanes)」輕鬆愉快的閒逛。
由於經不起各種特殊的小飾物、衣服與稀奇古怪的東西的誘惑,我的PM開始臨別英國前的「小血拼」及為青春期的女兒買雅痞服飾(怕買不合身,還麻煩身材依舊曼妙的Manon代為試穿)
我也趁機滿足了些許的採購慾望,尤其是買了一張我高中時代最迷戀搖滾樂宗師The Beatles的一張大poster (從他們年輕逐漸步入了中老年…),也算聊以圓了當年曾想去他們發跡地Liverpool朝聖的夢。
每次到任何地方我若看到可表達出當地文化的「人生智語」或「戲謔詞句」的卡片,就常會「收獵」在我相機裡,或乾脆購為己有,下面四張就是我喜歡的代表。
在戶外陽光下(英國的冬季這是一種奢侈)我們兩對夫妻享受簡單的午餐後,就到威爾斯親王喬治於1822年所建如印度宮殿式的皇家行宮(Royal Pavilion)參觀,其內外的富麗堂皇,讓我們驚豔不已。
傍晚巷道區每家小店的燈光與內部商品的陳設所散發出那種迷人的氣息,更使人留連。
Brighton傍晚街景
Brighton傍晚街景-2
令人驚豔皇家行宮夜景
晚餐Michel特別選了一家叫〝Pump Beer〞的純英式傳統餐廳,飯前還與一群不認識50餘歲的中年男子一起暢飲啤酒閒聊。餐後仍不願就此離開這迷人的小鎮,而仍試圖在夜景伴隨下邊在巷弄間漫步,邊找到值得拍照的「獵物」。然由於翌日清晨就得離開倫敦,而行李尚未打包,乃不得不愉快地結束在這特殊小城的一日遊。最不好意思的是,在Michel開車返回倫敦的一個半小時的路上,我居然又如同每次搭別人車一定會發生的事──呼呼大睡也!(事後,我在Facebook上留下了這一段:〝One of the greatest tours in the
次日,搭機離開了倫敦,在天氣陰霾航班還能正常起降情況下順利到達了羅馬Fiumicino機場,並乘李奧納多特快 (Leonardo Express)到羅馬的Termini 火車總站,下榻的旅館也就在附近走路不到10分鐘的距離。我的另外一位長年在義大利工作的德籍朋友Petra Goltz特別到我們下榻處接我們到許願池 (Fontana di Trevi) 附近的一家稱為〝al Moro〞的義大利餐廳晚餐。
Petra除示範教我們如何點義大利餐外,還告訴我們一些在義大利旅遊的經驗。那是我們到義大利的第一餐,也因不需自己摸索點餐,所以是最放鬆無慮的。我的PM則非常用心,還特別把她帶著一本在旅途中所需用到簡單義大利語的《手指義大利》的內容向Petra就教。Petra為了要熱心介紹義大利餐,她卻點了讓我們三人都吃不完過多的菜,真的非常感謝她(她也送了我們介紹義大利的書),使我們這初到義國的外國人感到十分溫馨,更增加我們一次特殊的學習經驗。
至此,我們進入行程的「第二階段」──搭郵輪遊「西地中海」。做這樣的規劃,主要是為了「緩衝」與「調適」,避免連續9天在英國自助旅遊後,再接著義大利12天會對體力造成過大的負荷。所以決定把中間11天完全交給郵輪公司,我們可以無拘無束地休閒、盡情的享受美食、住固定的hotel (船艙),並輕鬆自在地遊地中海四國、七個藝術文化之城。而能做如此最佳地安排,就又不得不感謝PM的英明設想。我們是先經由網路蒐尋,找到與我們計畫行程十分match的一家義大利籍郵輪公司MSC,但必須打電話經由美國的一家旅行社代理預定。我們非常幸運的是該郵輪公司為了對北美地區的市場促銷(我用美國家的地址及老姐手機做為聯絡號碼),把我們從所訂最便宜的艙等(每人549美元,一大床、艙朝內、無窗)免費升等到次高等級(每人2,700美元,一大床、艙朝外、有洋台及休閒桌椅、有書桌、沙發),真是太讓我們驚喜了!
《待 續》
上一篇:一場精緻的歐洲藝術及文化之旅 (行動篇1-倫敦「深度」遊)
下一篇: 一場精緻的歐洲藝術及文化之旅 (行動篇3 ── 「郵輪遊」樂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