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81724 把自己寵壞的「尊榮」
把自己寵壞的「尊榮」
知道有一本叫《斷捨離》的書,並大致得悉該書的內容是告訴讀者如何遠離誘惑、捨棄不必要的生活方式與切斷過度的浪費之後才能過平實簡單卻真正幸福的生活。由於自己還沒有到那種清心寡欲的境界,所以尚不敢接受這類書籍的教誨。特別是,坦承自己迄今仍是追求某種「虛榮」並無法跳脫許多世俗觀念的平凡人。過去的商務出差是工作的一部份;近幾年來,商務出差、往返太平洋兩地與家人相聚,加上個人更頻繁的旅遊則成為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航空公司以及觀光飯店也就成為我人生的利害關係人;擁有他們的會員卡乃視為必然,而累積他們的里程或是點數的成為我的嗜好之一。只不過以往從來不敢奢望因為搭機和住飯店能夠成為貴賓級的會員(剛開始也沒有在乎過是屬於那種等級的會員),但是一旦升等成為高級貴賓卡等級之後,一切都不太一樣,因為終於體驗到什麼叫做貴賓、VIP與特殊尊榮的感覺。
在1980到2000年前還是「台灣錢淹腳目」的時代,政府公務人員國外公務差旅無論階級大小搭機一律是商務艙,連我當年公費出國進修第一次搭機也是如此。那時有一次同學們談起越洋長途飛行的辛苦,我則覺得還好嗎,沿途還瞞舒服的。等到寒假我自費買經濟艙機票返回台灣時才知道哇!實在「差很大」啊!另還記得當年我負責與法國相關的大型專案,有一次我與我的專案小組成員與法方在台人員一起赴法國巴黎出差時,我方人員坐商務艙,法方人員的公司只讓他們坐經濟艙,造成他們心中極大的不平衡,所以以後我們就盡量避免與他們搭同一班飛機。說到航空公司的會員卡,我就是從那個時代,(即追溯25年前)就開始擁有,且是好幾家不同的航空公司。後來我才知道應該好好「經營」我的會員卡,當我開始集中航班在同一、兩家並累積它們的飛行里程而因此獲得不少優惠時,我就成為他們最忠實的客戶。別的不說,當我還是被同事們戲稱為「台獨份子」(獨自一人在台灣)的那幾年期間,我幾乎每年要來回台灣與美國東岸三到四趟(雖然自費只能坐經濟艙),加上少數
在「痛定思痛」之後,我誓言要恢復過去的「尊榮」,而經常做出一些幼稚而不理性的行為,例如捨棄明明可以買其他航空公司廉價的機票不用,偏要去買那家航空公司較昂貴的機票。還好,在國際許多航空公司分別成立不同的聯盟後,同一聯盟的航空公司里程都可以累積,我所使用Sky Alliance 及Start Alliance會員卡幾乎大部分航空公司都能滿足我到大陸、北美、亞洲及歐洲的需求,因此1年之後我很快的「收復故土」並重登「榮耀」。去年2012年,是我最豐收的1年,除了以志工身分參加PMI總會一個跨國專案而飛了歐洲、美國、加拿大各一趟外,我的一家重要客戶送我到美國其西雅圖總部、北京及上海接受其若干門課程的TTT(Training To Trainer)訓練,還要我到土耳其伊斯坦堡去observe一門課程,以及到大陸若干城市巡迴授課。去年11月初,我從香港機場check in準備返台之際,櫃台服務人員忽然通知說「熊先生恭喜您!您的金卡會員資格已經升等為『翡翠卡』」。一進到lounge,我習慣走到商務艙的休息區,卻有一位服務人員好心的告知我走錯了地方,正覺得一頭霧水,她就把我帶到VIP頭等艙的休息區。從那時之後,經常說我冥頑不靈及虛榮的老婆也開始跟我一起同飛並一起直接在貴賓室check in,在VIP lounge點餐且享受更好美食的禮遇,行李牌原來黃色商務艙的掛籤,也改為紅色VIP頭等艙的掛籤。所以我們的行李也一定是率先出來。就算坐經濟艙的位子也一定是安排在最靠前面,登機後,座艙長通常都會來問候並詢問是否有需要什麼服務。也就是因為如此,從那時開始我又陷入了更深一層虛榮所造成的「泥沼」。過去我經常把我飛行的里程用來升等商務艙,但老婆大人認為這樣做太浪費,就開始嚴格控制我的里程數,把它換成免費的來回機票(加上我們使用的是航空公司與信用卡公司共同合作的信用卡,所有消費刷的卡都可累積里程),所以這幾年我們去峇里島、帛琉、日本數趟等兩人的來回機票都是來自於我的里程所兌換的。
留學生時代我們一家在美國經常開車出外旅遊,選擇的hotel 住宿一定是便宜到不行,兒子都會自備睡袋,因他知道每一次一定是他睡地毯。女兒那時年紀小怎麼「塞」都沒問題,所以經常一個晚上30到50美元就搞定。那時每次出遊,從來沒想到吃什麼、住什麼、買什麼高檔次的東西,只要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就是快樂。兒子大學畢業前得到了好幾家知名大公司的offer, 其中有一個位於在紐約的一家公司特別安排他搭機到紐約,下機後還安排一台limousine (加長型豪華轎車)直接送他到CEO的辦公室接受面談,並安排一晚五星級飯店的住宿。後來他雖然選擇另外一家跨國公司任職,由於他經常需要在全美各地飛來飛去,並因此快速了累積航空公司與不同飯店的金卡會員身份。這些大企業最擅長的就是給員工差旅毫不吝嗇,住的一定都是五星級,並給每天高額的餐費。有1年我們到紐約探訪兒子,他為我們安排是靠近時代廣場的高級飯店,並告知我們可以直接到行政樓層check in, 因為他經常到紐約出差,公司都安排他住這種飯店,後來我觀察兒子的生活習慣得到了一個心得,他已經被他們公司給徹底寵壞了。那時我經常到大陸各地出差,我給公司及自己定了一個差旅標準,住的最好就只是三星級每晚168到228人民幣的飯店。我迄今從來沒有坐過limousine,也一直到50多歲由於客戶的禮遇才住過五星級飯店的「行政樓層」(一般五星級飯店行政與非行政樓層可差價100美元以上)。
其實,我也是在這兩年才開始注意如何經營飯店的會員身分。特別是我感謝我的客戶每次差旅提供的都是根本用不完的差旅費額度,所以我可以快速成為兩個高級飯店系列的金卡會員,另外一個更高級飯店系列的銀卡會員。所以每次住宿,我不只是使用行政樓層lounge的所有免費飲食與早餐、網路及洗衣、休閑及運動設施特別是游泳池與Spa等。櫃台及行政樓層服務人員的笑容、禮貌與對你如家人般的親切,更是讓你覺得是超過金錢所能買的尊容。當然我的老婆大人也從此開始只要我自費多為她買一張來回機票,她就跟我一起住在飯店並吃香的喝辣的。我甚至在北京與上海都固定住同一家飯店,因為每當我到行政樓層,服務人員都能清楚地稱呼我「熊先生您好!」,並經常的與我們噓寒問暖,就好像熟悉的老朋友一樣。
走筆至此,我現在正在打包行李準備赴美與兒子女兒家人一起到拉斯維加斯渡耶誕假期,雖然都是自費,這次我也打算豪華一下,對自己對家人更好一點。當然過去所累積的許多飯店點數也可以在美國旅途中用來享受免費的住宿。還是要特別澄清一下,不要因為以上所述就認為我平常過的是貴族式的奢華生活。過去我們夫妻倆到歐洲及日本的自助旅遊選擇的都是廉價卻安全有特色的民宿,甚至我們在佛羅倫斯還曾與年輕背包客同住一個hostel。兩週前我們才到帛琉度過了美好的假期,但我們選擇的是待在一個景觀很好卻只有四星級的飯店,與我們同一個由散客臨時拼湊的旅遊團的其他年輕夫妻卻多住在五星級的飯店。平日居家既沒有找清潔工來打掃,出門只要不是出國也沒有司機接送。現在自己連車都很少開,而成為最典型的捷運族。家裡所有的清潔、洗衣都完全自己來(別以為我是「爺兒們」什麼都不做,我可是分擔至少一半的家事。在公司我這個當老闆的大部分事情也都不假手他人)。
在美過完春節返台後我不得不開始「洗心革面」,一方面是因為我計劃從明年開始減少差旅,固定一部分時間待在美國另一部分時間待在台灣專心寫作,並打算買便宜的機票,與老婆及一群朋友到歐洲及澳洲各去旅遊一趟。所以這一年過後很快的我這些航空公司與飯店貴賓卡即將變為普卡,並即將恢復了「平民」的身分,當然我相信我仍然會掙扎一陣子,漸漸的還是得接受這個事實。說實在的,我沒必要說什麼「由奢入儉難」、「不要寵壞自己」的這些大道理,這些都只是所有正常的人必然的反應與領悟。不管是不是天生的貴族,所有那些光鮮亮麗、尊貴與奢華都只是暫時性的,一切最後終將趨於平淡,人生不就是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