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182018 享受墾丁、花東的「藍天白雲」(下)
1/18/2012
來到「原住民的故鄉」台東i又是另一種驚奇的開始。一下火車就被午後溫煦的陽光所擁抱。當我們走出位於台東市郊區「新火車站」出口處時,立即就看到酒店來接我們小伙子靦腆的微笑,在駛往市區的車上,他還沿途熱心地介紹所經之處,並推薦我們這對「城市鄉巴佬」台東最值得去逛的幾個地方。入住酒店稍作休息後,我們就趁傍晚前,一刻不得閒地各借了一輛酒店的自行車,進行我們第一天的「鐵馬遊台東」。說到騎自行車,從小在城市長大的人,在我們過去那個年代,通常都不太會騎,我就是一個例子;直到念了大學被來自中南部同學嘲笑後,我20初頭時才勉強學會。後來習慣開車,好不容易學到的這種「絕活」在城市的生活較難發揮,也就又慢慢生疏了。這幾年出外旅遊,騎自行車的機會反而比較多。日本城市自行車道規劃的很好,所以上次到京都賞櫻花時,也就是靠騎單車。台灣的宜蘭東山河運動公園、高雄潭子公園等也都曾留下我們騎自行車的記錄。我老婆大人不只單車騎得好,看地圖與方向感也是一流的。每次都是她研究好路徑,騎在前(靠她自己敏銳的「全球定位系統(GPS)」帶路),我則一直是尾隨在後,而享受徜徉與逍遙自在的樂趣。
我們首先到「原住民文化會館」(圖19),一處兼具展示原住民藝術文化與休閒/商務住宿的好地方。我們雖沒有進入館內參觀,但在館外看到以手工打造細緻、充滿原住民特色幾種大小不同的「木舟」(圖20)就足以「吸睛」地讓我們鑑賞良久。聳立在會館入口處的廣場,象徵台東原住民六大族精神的木雕圖騰(圖23)更引人心生崇敬;另加上大門兩旁陳列許多精雕細琢的木雕像(圖22),使不瞭解原住民文化的人也能在此地有一個初淺地印象,並深感佩服其先民所傳承下來的藝術底蘊。
單車調個頭穿越過一條大馬路就看到名聞遐邇,也是台東人最喜歡、最讓外地人羨慕、佔地最遼闊(約300公頃,為台北大安森林公園的12倍大)、景色最優美且最原始自然的「台東森林公園」(圖21)。免費進入公園後,才慶幸我們騎單車是最正確的選擇(因為汽車不得進入、走路會累死),尤其它專門為自行車規劃設計綿延長達數公里的「自行車道」,與林中步道在園內蜿蜒交錯,但路標清楚明確。當騎到「琵琶湖」時,才知深藏於此公園內的居然是一處天然湖泊,且是一個由卑南溪地下湧泉不斷冒出所形成的珍貴河口海濱濕地。網路上看到形容琵琶湖「綠蔭湖光、幽靜秀麗、風光如詩,景緻若畫…令人舒暢愜意」這一段描述,真深得我心而覺再貼切不過了。傍晚時分,我用手機不用什麼特殊技巧就能照出美景就可證明所言不假(圖24)。休憩涼亭、白鷺鷥在湖中悠游閒動、湖旁的木造景觀與水中倒影又構成了一幅完美視覺組合。我們走過木板舖成的步道,並在木造休憩平台駐足良久,細細品味那無法形容的湖光美景。園內另一座稱為「鴛鴦湖」的人工湖亦是詩意盎然,與「琵琶湖」前後相呼應,更增添公園令人流連的深刻印象(圖25~26)。天黑前我們回到旅館,稍作梳洗就與兩位多年未見大學同學,並在其中一位以推動素食為志業同學所經營非以賺錢為目的連鎖餐廳中一起用餐敘舊,品嚐了一頓真正的「全素食」。這兩位原不住在台東的同學,已在此生根落戶30餘年,我終於明白他們所做的選擇是正確的。
「歐吉桑/歐巴桑鐵馬遊台東」續集在第二天上午再度展開。溫暖的氣候、蔚藍的晴空讓我們更加興致勃勃,我們順著海濱公園邊騎邊沐浴在陽光、海風及「藍天白雲」下(圖27~29)。進入市區來到原舊台東車站所改建的「台東記驛館/鐵道藝術村」而留下了特殊的印記(圖30~31)。其鄰近週邊舊倉庫改造成的畫廊所展示許多個人的創造、藝文展覽場不少藝術家嘔心瀝血的作品,及羅列在外的公共藝術/雕塑品等都是我們「到此一遊」觀賞的重點;雖「走馬看花」卻仍覺得賞心悅目。到知名的小吃店吃一碗傳統的「米苔目」加鹵菜,餐後到冷熱飲店喝一杯中式的「桂圓茶」再加一片西式的「提拉米蘇」也是一種說不出來的享受。下午我們轉進到台東近郊車行約半小時的「鹿野」這個全台著名的「飛行傘區」,住進「鹿鳴溫泉酒店」,起動最後壓軸的「泡湯」、「養生」、「觀山」、「賞景」之饗宴。
我們在酒店旁花東縱谷自行車道上,面向「都蘭山」盡情而毫不受干擾的騎車,一路順坡而下,看著山嵐、「天空色盤」的巧妙變化。回程時則逆坡而上,甚為吃力,但邊走邊照相,也總算滿頭大汗地回到酒店。房內的溫泉此時立即發揮消除疲勞、恢復精神的功效,當一進入池內那一剎那,更有如「口乾喝甘露」般的舒服。嘗盡酒店自助餐美食後,看一群新加坡遊客興奮的地在寬敞的戶外「放天燈」(圖32),也感染到他們的喜悅,參加酒店安排「原住民歌舞表演」,看到大陸觀光客與舞者一起載歌載舞,亦為此兩岸人民另類感情交流方式感到歡愉。次日一早,我在酒店露天游泳池游泳,體驗一下溫泉(25度C)池的不同,也算是一項創舉。接著,再到溫泉大眾池感受與室內「裸湯」不同風味與多樣泡湯方式選擇的舒暢,且同時還能邊觀山景與遠眺山谷與溪流,又是何等奇特的「意境」。午後,我們庸懶地躺在戶外花園躺椅上,看花、看景、看層巒疊翠的山脈、看絕佳的「藍天白雲」(圖33~36),滿意地認為人生之樂也莫過於此也!
離開酒店前,在餐桌的「紙墊」上發現了有這麼一段話「想想有多久沒有接近這塊蘊育我們長大的土地?讓我們一起在鹿野與自然的相遇裡,好好領略昔日的純樸知足,感受台灣這塊淨土的生命力,就在都蘭山下此地,一起分享台東這份特有的單純…」寫得真是太有Fu了,正好能適切地表達我們的心情(心想:「下次我們還會再來,到『鹿野高台』挑戰熱汽球、飛行傘及滑草」)。
從鹿野車站搭台鐵花東線到花蓮,沿途看窗外依然是山景壯麗(圖37~38),連我們分別在「關山」及「池上」向月台叫賣小販各買一個熱騰騰的便當,都讓我們吃得津津有味(如同過去搭火車吃「鐵路便當」一樣地回味無窮)。列車從花蓮接著走北迴鐵路與之前共花了五個小時回到台北,一切又回到了現實與煩囂、又要面對再熟習不過、令人無法展顏的「濕冷」,但我們似乎因把這趟墾丁、海角及台東之行的陽光、碧海、藍天與熱情一起帶回來了,讓我們能一直保持歡愉的心情準備迎接祥瑞新春及龍年的來臨。
<全文完>
(後記:春節期間,希望天氣能晴朗溫暖,建議讀者走出戶外,享受「看山觀海」之美或任何使您「心曠神怡」之事。敬祝大家 新春快樂 吉祥如意!)
i台東縣位於台灣東南方,面積3,515.2526平方公里,人口不到23萬,僅次於花蓮縣、南投縣,為台灣第三大縣。本縣東面朝太平洋。全縣海岸線長達176公里,是全台灣海岸線最長的縣份。台東保留有全國最豐富的台灣原住民文化:縣治之內的阿美族、卑南族、魯凱族、布農族、排灣族、達悟族6族佔全縣人口比例三成以上,為全台灣最高。
![]() |
![]() |
圖19. 「原住民文化會館」 | 圖20. 充滿原住民特色幾種大小不同的「木舟」 |
![]() |
![]() |
圖21. 「台東森林公園」入口處 | 圖22. 雕細琢的木雕像 |
![]() |
|
圖23. 原住民六大族精神的木雕圖騰 | 圖24. 用手機照出的琵琶湖美景 |
![]() |
|
圖25. 「鴛鴦湖」-1 | 圖26. 「鴛鴦湖」-2 |
![]() |
|
圖27. 台東海邊的浪花與石頭 | 圖28. 晴空萬里的台東 |
圖29. 台東海邊公園一景 |
![]() |
圖30. 戴台鐵站長帽子留下的紀念 | |
![]() |
|
圖31. 歐吉桑/歐巴桑騎鐵馬戳記 | 圖32. 面向都蘭山的自行車道 |
![]() |
|
圖33. 冉冉上升的天燈 | 圖34. 絕佳的「藍天白雲」-1 |
![]() |
|
圖35.酒店花園與小池塘 | 圖36. 絕佳的「藍天白雲」-2 |
![]() |
|
圖37. 花東線的壯麗山景-1 | 圖38. 從車窗看花東線的壯麗山景-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