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00444自組「英倫+愛爾蘭旅遊團」緣起及動機
自組「英倫+愛爾蘭旅遊團」緣起及動機
2019.1.10
十餘年來我及老婆大人一向習慣於自助型深度旅遊(尤其是歐、美、加、日)而儘量避免參團,近年來隨著年齡漸長,為了省事(出發前要花許多時間研究旅遊景點、網路上訂購機票、住宿及音樂藝術表演票)、省力(拖著行李上下交通工具及找尋住宿地點)、省時(食住行都有人招呼安排單純而簡易),也可能會比較省錢(旅行團本身的經濟規模及與供應廠商之間的優惠)所以偶爾也參加屬意的制式旅遊團。當然如果要去難度較高的地方(地理環境特殊、語言較不通、有治安顧慮..)參團就變成唯一的選擇(如中南美及中亞地區)。其實,現在到世界各旅遊發達國家的旅遊環境都相當得好,只要慎選旅遊團,一般而言都可留下愉快的經驗。
參團再好但也有幾件事情是常讓人詬病的,若是廉價團基本上都是購物團(一分錢一分貨旅行社是不會吃虧的,常見的現象是有人購物的費用比旅遊的費用高很多)。而吃的好住得好的高檔旅遊團,卻可能要你每天花五個小時吃飯(早晨1小時、午晚餐各兩小時【特別是從前菜/飲料、主餐、甜點/咖啡…一道道上的西餐】),在剩下有限時間的情況之下只有不斷趕行程,晚上八九點鐘住進五星級飯店早上七八點鐘就離開,所以再好的酒店只是晚上睡覺的地方,再好的設施也完全無法享受到。其實我們最在意的是旅遊行程景點的安排,旅行社一定是根據普羅大眾的基本共同喜愛為考量;遺憾的是多數人所謂的旅遊就是到一個美麗的景點擺個 pose 照張相,在FB上能留下紀錄就好(事後可能自己也搞不清楚這個景點是在哪裡拍的)。許多館藏浩瀚的博物館或宏偉歷史性的教堂,只是點到為止的參觀,或只是走馬看花的交代過去。 地方獨特的美食、街頭的藝術、以及知名的音樂文化的表演,基本上都不受旅遊團的青睞。有些團友去世界各地都是帶的一個「中國胃」,只要當地有中餐絕不考慮其他食物(旅行社也為此莫可奈何)。能與志同道合的人或相識相交的好朋友一起出遊乃是人生一大樂事,可是參加旅遊團你就無法選擇你的團友。你喜歡的別人不喜歡,那只有自我節制,別人喜歡的你不喜歡也只有配合。大部分的參團旅遊者都比較「隨和」,意即多半都是"行前不做功課"、"行中不作筆記"(導遊專不專業、會不會介紹當地歷史文化不是那麼重要)及"行後除照片外"不留文字紀錄",過一陣子就慢慢不記得曾經去過哪裡了。
自助旅遊無法被取代的優點則是1. 時間及行程有彈性(可以不急不趕、一切隨興);2. 內容可更有深度、更多元(按著自己的興趣選擇想看的歷史性景物、藝術文化展覽及當地民俗表演...);3. 成員簡單、行動自由、限制較少;4. 若預算控制得當,可彈性選擇用較少的錢、更充裕的天數、去更多的地方、進行更深入的探索(例如背包式旅遊方式)。
為了要讓自助及參團兩者之間的利弊取得均衡,並在兩者之間截長補短,或說是去其弊而取其利,我能想出最好的方式就是1. 自行設計客制化行程、按需求訂出規範再委托旅行社辦理;且2. 旅行社一定要指派一專業熱情素養高的導遊; 再3. 自我招募喜愛旅遊並有相同嗜好的朋友們組團; 以及最重要的是4. 有人願意擔負起以上三件任務,否則都是白搭。所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好東西就要與好朋友分享」。既然每一次出去旅遊前都要花很多時間來規劃,而每當到任何地方體驗到美好的事物時總有股想把這些事情與好朋友分享的衝動。所以我本人與內人Carol首先當然「義不容辭」。我們與相識近20年也同樣熱愛旅遊的Bruce & Leta賢伉儷曾攜手除台灣大小景點外,2015年還自助壯遊瑞士、澳地利與捷克,及2016年遊北歐與挪威自駕。其公子2017年負笈英國修碩士,我們原就打算那一年自助遊英倫三島 (British Isles),他們順便去看兒子。可惜諸多原因安排不易而未能成行。2018年初經朋友推薦認識了旅英35年真正瞭解英國的專業導遊Luke,也就是我要的那種有深度文化涵養的導遊(我以前跟團鮮有導遊在這方便讓我滿意),而Luke又可透過他所服務的英國當地旅行社來安排我們的食宿及交通,我們才又起心動念(雖他們公子已學成歸國)。加上英國的蘇格蘭及威爾斯與有愛爾蘭都還沒去過,所以就順理成章了。
我個人1995年4月去英國學術參訪一週,2011年2月與Carol 在倫敦及週邊地區自由行8天,對英倫算是有初步的瞭解。Bruce & Leta雖未去過英國,但之前他們也花了一些時間研究英國的旅遊。而我們在年初若干聚會時討論行程安排就決定嘗試自己組團,且我們都是熱情願分享的人,所以我們基本上已有前述四項條件中的三項,因此我們與Luke及專作國際性旅遊的Travel Agent【跳過出團地的旅行社,而直接與旅遊地的「地陪」聯絡安排,可省至少15%的費用】的合作與焉展開。我大學的同學Alan 當年在某大企業人資高管時與我公司一直合作愉快,給我們不少為其公司做人力資源培訓的機會;現雖都離開職場,去年在台北及溫哥華會面是都提及我們彼此尚缺一起共遊的機會,於是我念茲在茲,一心想促成此事,所以當我提出英愛行的邀請時他立即響應。另外一位Bruce及Sophia這對好友夫妻在1994年我們一起在華府留學時,寒暑期兩家人就一起開車美東到處趴趴走;他們現雖仍忙與事業,但當我嘗試提出邀請,也得到他們的迅速的回應及支持。我們這四對夫妻中的前兩對遂成為英愛旅遊團的發起人,後兩對則為會員「班底」。感謝他們的支持與參與。
一開始我們就發現組團的不易,在我個人的朋友群中幾乎已廣發英雄貼,發現退休人士能像我們如此愛旅遊且願意以出國較長的時間(基本上是兩週)而累積相對不低的費用確實是需要考慮的。尚未退休的也許仍為五斗米折腰而請假不易,也有因事業有成,想參加卻無暇分身。加上我們特別避開暑期以免到處是人且也可降低團費,這樣又少掉一群有興趣却仍要工作(尤其是學期中不好請假的教授朋友們),另許多被邀請人雖表達參加意願,但總認為時間還早(將近半年前開使召募),應該可以不急著決定。所以顯然是超過我們預期的困難。還好,在我們再接再厲的努力下,在出發前三個月我們終於獲得22位朋友們的支持(超過至少15人出團的基本盤),並在之後我們縝密的計畫及與導遊及安排沿途食宿、交通及景點門票的「地陪」愉快合作下,我們的英愛之旅遂於2018年10月6日於焉順利展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