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50215旅行者的世界版圖(發刊詞)
旅行者的世界版圖(發刊詞)
5/15/2021
從不敢自稱是「旅行家」,也算不上是什麼「達人」,我只是一個生性愛玩又「不安於室」、對生命充滿熱情又喜歡交朋友的人而已。從2010年開始寫部落格的初衷,純只是為了「專案管理」教學上的考量(豐富學生課外的知識及提供專業上的實務經驗),其中「自助旅遊」及「專案人生」是最生活化,也最容易被讀者瞭解與獲得青睞兩大主題。半退休以來(2020年前),因規劃加旅遊時間的比例已大於工作,「居家」也逐漸成為生活的重心,所以發表專案管理及相關專業性文章已越來越少,反而多在寫緬懷過去的「回顧展」及年度性的「回憶錄」。其實,我只是想把“凡走過的路(在我「工作日誌」上的日常記錄)”留下具體完整的“痕跡”(再系統化的整理)罷了!一來成為自己的「備忘錄」(怕將來可能會把去過的地方混淆或忘掉,為自己留下文字記錄加上照片;老婆大人則最早從印製了十幾本旅遊照片集,後改為在FB上po文;我們兩者間均可相輔相成);二來也可讓在某一年曾與我們一起參與過旅遊的朋友/親人們知道我們所共同擁有的那一段「緣分」。三則認為若能把精彩的旅遊經歷、感想及走過的足跡、所見所聞整理成所謂的「遊記」,與有緣的人來分享,那豈不更是件有意義且令人愉快的事!
雖曾在不同的年紀傾心於一些小「收藏小品」,如年輕時擁有數百張進口「原版黑膠唱片」,更自己組裝噴漆上色數十架的飛機模型(1:48);40餘歲起則酷愛「以馬為主題」不同材質(琉璃、水晶、玻璃、金屬、木質)的裝飾品;結果他們都陸續成為每次搬家後的犧牲品(或散落在美、台兩地不同住所中)。步入中年後才終於領悟到唯有「旅遊」才是在自己能力與時間所及,且不需佔「空間」的最佳「收藏品」。不只是我與內人最大的共同嗜好,更是一種「投資標的」──投資它使自己人生充實、生活多元、身心愉快、見識淵博。它所需的「棲身之地」則可拜現在科技(網路通訊、社群媒體)之賜,可利用部落格、有聲出版品、油管(YouTube)...等方式為其打造一個「虛擬博物館」。我既然是10餘年來長期的「部落客」,當然這就是我最佳的選擇!為了避免如前述大部分的人旅遊過後把所有的記憶僅放在零散的照片中,而終將逐漸會消失在腦海裡,最萬無一失地方式是把它「收藏」在一篇篇的遊記中,並分類放在我專屬的部落格園地內(就算哪一天若我的記憶可能會逐漸消逝,但它卻始終能在那裡屹立不搖)。另若使用臉書 (FB) 雖也可儲存記憶,但它仍有若干限制與不足之處,而把兩者(Blog+FB)相加,效果則更「如虎添翼」。
為讓舊雨新知瞭解我現有不同的部落格間的變化,及其未來的發展,特此說明如下:
「熊老師」與「旅行者」是同一版主
我並沒有打算放棄已經營超過10年的「專案管理熊老師部落格」,雖然它已隨我進入人生的另一個階段而產生了「動能不足」的問題,但我也不能不顧那些曾與我一起成長的讀者、粉絲、學生及專業人士們,至少也要留下過去所寫過200餘篇(共約10萬字)相關的文章供大家持續參考運用,當然也不排除在行有餘力或偶而有所感的時候也還會發表一兩篇PM領域專業性文章。在既想「轉型」又不願放棄過去成果的考量下,其實我在三年前即在中華電信「隨意窩」我原個人部落格帳戶主架構下,另設定了「旅行者的世界版圖(Traveler’s World Territory)」這獨立園地,以更加專注地發表我過去超過50年的旅遊史,包括以各種不同形式所撰寫的遊記及相關的文章與若干的論述。其目的除了我前述所謂的留下紀錄外,更是一種「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經驗分享。只不過由於諸多原因我並未從那時起為這個新園地持續跟進與全力以赴的發展。我尤其錯過了2020年在疫情下哪裡也去不了(創下我這30年來幾乎沒有旅遊的紀錄)時把我所欠下超過20篇遊記完成撰寫的機會。不過我告訴自己此時覺悟還不算太晚,於是從2021年三月初我就開始為此進行一系列的工作。
已將系統功能升級
首先是以支付月費的方式把在「隨意窩」的功能升級(讓我的讀者不會看到莫名其妙的廣告、我可以在自己不同部落格間移動/複製文章、增加自由欄位的設定/文章分類的數量與共同作者、增加影音上傳並提高畫質、上傳相片不受檔案大小限制⋯)。目前我開始修補已經公開發表文章中有許多篇照片無法顯示的問題(當初囿於上傳照片檔案大小的限制所以使用壓縮組合的方式後惜現均無法顯示),以及在連載文章間彼此增加了快速連結,以便讀者無需尋找上下篇而可一氣呵成的完成閱讀(此項工作恐要再耗時數月)。接著,最重要的工作是要把從2015年迄今所有經典旅遊尚未寫成遊記的部分要加速完成。
本部落格的短期目標
我若說"在這半世紀超過300趟的旅遊中,我已去過世界45個國家、造訪超過300座城市及難以計數的美麗景點...美國的50個州也已踏進過了46個云云...",是不會有任何人對此有感覺的,因為那只是毫無意義虛華數字。但我若把它變成一篇一篇搭配精彩照片的遊記與大家分享,那才可能被人認為是有價值的事,對自己而言,又可藉此「收藏」如珍寶般美麗的回憶,那才真的是一種福報,對吧!
基於我從2005年以來都有(一)妥善保存所有旅遊相關照片、(二)從2004年起每一年都會把包括旅遊在內日常瑣事記錄在「工作日誌」中、(三)2011年迄今絕大多數旅遊都會在FB上po文而儲存了精彩照片與簡單感言;以及幾乎所有(四)自助旅遊都有在事前及完成後有詳細的「旅遊行程表」等四項原因,所以我沒有理由不相信自己(更沒有藉口不願意)將這些遊記陸續完成,而我所需要的真的只是時間。就此我也檢視自己的過去,迄今我自認所寫過最好的遊記都是在我職場最忙碌的2010到2014年間完成的。若以自己做標竿,我豈有不繼續把我從2015年迄今所有經典讓人驚豔的旅遊依舊能夠「躍然於紙上」的道理?
為讓讀者瞭解本部落格所刊載文章的內容與性質是否符合您閱讀所需,本版主首先要對所謂的「旅遊」作一明確的定義與分類,以及所刊載的文章到底屬於哪些範圍與特性,以免造成誤導或給予過度的期望:
旅行的類別與定義
旅行的類別眾多,基本上我把它按不同的定義區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 按離家的距離遠近區分:越洋(跨越洲際)、長途(1500公里以上)、中程(500-1500公理)或短程(150-500公里)
2. 按是否要出境區分:國內或國外(之前我只要離開台灣就稱之為國外,但從2014年起移居加州後就把美國也視為國內;另由於從2002年迄今非常頻繁地遊走海峽兩岸三地,所以「內地」的大陸,亦可等同國內)
3. 按旅遊時間長短區分:短期(2-6天)、中期(7-14天)、長期(15-30天)及長住(Long Stay),即在某一非屬「國內」的地方定點住上1到3個月。另外,一天往返的則稱之為「郊遊(Field Trip)」(也就是小學生的「遠足」)及純工作性質的「差旅」則不在本部落格分享與討論的範圍內。
4. 按探索旅遊點的程度區分:深度旅遊(一個城市待2-3天或以上)或「走馬看花」(說好聽點稱之為「廣度」,即一個城市待不到一天或一天去好幾個不同的城市)
5. 按旅行的自由度及挑戰性區分:自助行、參加旅遊團、郵輪遊及混合型等旅遊方式(以上不同區分方式綜合比較之如下表:)
旅遊方式 |
特性 |
深/廣度 |
自助旅行/自由行(含自行駕車) |
全程自行規劃安排、自由度及挑戰性均高 |
多以深度旅遊為主 |
參加旅遊團 |
全程跟隨旅行社安排的行程,自由性及挑戰性均低 |
廣度較多、深度較少 |
自組旅遊團 |
委託旅遊社按自己規劃的行程「客製化」辦理,並自行召募熟識的朋友參加(規劃及召募作業挑戰性較大) |
按自己需求規劃深/廣度 |
郵輪遊 |
全程搭郵輪,旅遊景點自由選擇性高、挑戰性低 |
多以廣度旅遊為主 |
混合型 |
集合以上各種或混合數種的旅遊方式(如自由行+當地旅遊團、遊輪+自由行+當地旅遊團…) |
可視需要兼顧深度及廣度 |
6. 旅遊點按洲際或地理位置區分:本部落格暫以目前我所到過國家的地理位置(並參考聯合國的分類方式)來區分,如網站首頁左側的分類表,意即不再分類表上的國家或地區,代表我還沒去過(如中東、中亞、中非、中美洲...),分類表上有列卻沒出現文章,就代表我還沒寫或正在進行中。
我對「旅遊作家」的分類
我認為「旅遊作家」可分為以下四類,各有不同的才華與技巧來分別吸引不同類型讀者的青睞並以讀者所喜愛的方式來滿足他/她們。我對此則較魯鈍,似乎一直以來都太「自以為是」,現也正好藉「旅遊作家的長短處比較」來針砭一下自己:
1. 不考量內容深度只給“視覺(網紅型)”:即「導遊式」的手法,用一大堆照片、簡單文字來介紹旅遊過程,或以「視頻」(如YouTube、Face Book)更直接了當地切入主題。這是一般旅遊博主/部落客的做法,乾淨俐落也較受歡迎(尤其在這數位化時代,一切求快、求新、求感觀)──是給「無腦旅遊者」及「非專業自助旅行者」看的。
2. 既重實用又利他且樂於分享(熱情部落客型):以照片及文字清楚說明每一趟旅遊的行程安排細節(包括旅遊點所有重要資訊、網路連結、親身經歷/遭遇、問題解決…)而極具運用參考價值;──是無論自助旅遊新/老手的最佳幫手
3. 以豐富文字為主、精彩照片為輔(專欄作家型):即除景點說明外、還有各地許多風俗民情、歷史文化、旅遊行程規劃及心得分享…等內容詳實、圖文並茂甚至鉅細靡遺、引經考證…且通常篇幅很大,卻常得不到青睞;──是給「旅遊達人」、專業導遊/領隊/自由行玩家看的。
4. 只有文字沒有圖片的作家(文學家型):必須靠其生花妙筆來生動描述旅遊中所有情節,讓讀者能心領神會地瞭解甚至讓人充滿想像空間地彷彿能隨作者一起神遊(此乃最難且功力最深的作者)──是給上述第三種人+藝術家/文藝家/夢想家看的。
不給自己太高定位──「平實部落客」而已
要想成為成功的前三者作家,良好的攝影技術不能缺。談到攝影,勿以為只要有一台傻瓜相機或智慧手機就可「一指定天下」。在我數年前上過「攝影基礎課程」才知道其中「學問還真不少」。目前距離「專業」雖還十分遙遠,最起碼在有了「專業與素人一體適用」的相機,並知道如何「取景」後,自認已有了長足進步了(從近幾年與過去10年作品相比即可知差異)。從長年經驗得知“要吸引人有耐心地看遊記通常第一印象未必是作者的文筆,而是張張的好照片”。對於許多讀者而言,照片的重要性可能勝過任何華麗的詞藻與文句。在我所看過旅遊作家中,真能在文中充分展現出其攝影專業的還真的是「鳳毛麟角」。對此我只能自勉之(對自己不敢期望太高)!
雖道出了「現實面」,但也必須強調「理想面」,否則若僅能接受只有上述第一/第二類作者存在的空間,豈不扼殺了有更多創意的展現方式。我並非想要彰顯自己什麼,也不是要向任何網紅「踢舘」,只是單純地不給自己太多的約制或過高的期望,希能充分運用各種不同的手法盡情發揮,以達到「從心所欲」及「己娛娛人」的境界,希能讓所有不同類型的讀者都能接受。
接下來,說明閱讀本部落格需要瞭解的事項:
對遊記內容等級分類
非常了解包括自己在內的大多數人,在看別人寫的遊記(特別是在FB上)多是以快速瀏覽看看精彩的照片後按一個讚,聊表對Po文者一個象徵性的肯定,而達到 「看熱鬧」的目的;鮮有人會以「看門道」的涵養仔細看文章的內容、欣賞作者的文采、感受其為文時親身體驗,甚至領悟參考其值得學習的經驗。為了滿足不同的讀者群(從「走馬看花」、「到此一遊」、「駐足觀賞」到「細心品味」)我特別將文章分為幾種不同的類別與等級。(根據以下我所訂定的標準來自我評定該文是屬於幾顆星)
類別與等級 |
特性及內容 |
未完成 |
只有標題及照片集錦無文字內容(或僅FB po文) |
一顆星★ |
摘要性文字記載+少許照片 |
兩顆星★★ |
摘要性文字記載+相關訊息網路連結+豐富照片 |
三顆星 ★★★ |
詳細文字記載+豐富照片+網路連結+行程表 |
四顆星 ★★★★ |
生動描述/引經據典+相關訊息網路連結+豐富照片(無論是否附有詳細行程) |
五顆星 ★★★★★ |
生動描述/引經據典+相關訊息網路連結+豐富照片+長文分篇登載+總結分析/重要經驗 |
在每一篇文章標題的下方左側我標示了一個簡單的提示(包含旅遊的年月日、方式及如上列一到五顆星文章的等級),以方便讀者在進入文章頁面的第一時間及可取捨是否要繼續閱讀。
文章閱讀主/被動方式
本園地的讀者可以「主動式」或「被動式」來閱讀所有的遊記,唯前者必須使用電腦,在主網頁(https://blog.xuite.net/psig1688/travel)左側以世界五大洲及其不同的區域(係根據「聯合國的標準」分類)來自行搜索想看到(且我已去過並寫過的)國家(原應屬於「東亞」的中國大陸與台灣我分別以「神州」及「寶島」稱之,並單獨列入「主索引」中,以強調這兩者在我心目中的重要性)。使用手機的讀者則僅能經由社群(交)媒體App (FB、Line、微信、Messenger 、What's up...)在我發佈了網路連結後,「被動」地進行瀏覽(無法蒐尋部落格其他文章)。所以只要是以上社交媒體與我是朋友的都可以不定期收到我所發布的作品。
我「旅遊版圖」的建立及如何主動蒐尋
我所謂的「版圖」是指自己曾經去過世界的任何地方(就算只存在記憶中)並在腦海中留下印記之處均可稱之;但現在既然要公開發表,就必須要把所有的「回憶」陸續變成「遊記」才算是「實質佔有」該版圖。基本上,有些就算不是完整的遊記,也要有清楚的記錄(如日誌、行程表、照片...【先列為「未完成」亦可】)。迄今我所擁有的「世界版圖」分別以兩種方式來展現;ㄧ為「世界五大洲曾去過的國家、城市及旅遊區分類總表」(如附錄一:「雪泥鴻爪表」);即是將迄今足跡踏過的國家、知名城市按亞、歐、美、非、大洋等五大洲與聯合國的區域分類(如歐洲分為西歐、中歐、南歐、北歐、東歐、亞歐交界;西歐又包含:法國、摩納哥、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等國...)二則為把這50年(1971-2021)的旅遊史區分為「五個時期/階段」,每一時期各含蓋若干年,每一年均以包含日期、國家/城市/景點、方式等格式製作成統一的「摘要表」(如附錄二:半世紀「旅遊史」話從頭及其五個附件的旅遊史,外加一個共有321趟的「旅遊+差旅分類統計分析表」)。
當然,區區這45國(含台灣)對許多旅遊達人而言可能也只是「小兒科」。所以我仍想創造出人生另一段旅遊「輝煌期」;事實上,我在2019年時就計劃要從2020年開始在未來的10~15年要完成100個國家的旅遊(附錄三:Barry未來10~15年的旅遊計畫綱要)。遺憾的是,受疫情影響這個計劃勢必至少要延後兩年,希望從2022年開始一切都能恢復正常,當然我得要趕趕進度,以彌補這莫名其妙憑空蒸發掉的時間。其實光要我補齊過去所有的旅遊紀錄就是一個一項巨大的工程,遑論陸續還要完成未來旅遊的「雄心壯志」。無論如何,人生始終要有目標、方向、夢想或期望,這就是我最好的選擇。
本園地未來發展的目標
為了能浥注更豐富的內容、吸收更多不同的經驗,我期望這個園地並非只是「個人秀」,而是能「海納百川」式地邀請各路英雄好漢一起加入。在我所認識的朋友中就有許多既是「達人」又是「玩家」,還有幾位是兼具有「生花妙筆」功力與能「抓得住美景」攝影技巧(包括用無人機空拍)的行家,他們肯定是我邀請與請益的對象。在我每一趟的旅遊過程中都希望安排有關當地音樂、藝術、文化方面的探索(博物館、美術館、音樂會、歌劇、舞蹈表演...)偏偏我在這方面的能耐僅屬於「看熱鬧」的層次,所以為了增加「知識性」與「藝文性」的含氧量,我更希望有在這方面專業素養的朋友能提供協助或直接以專欄或主題的方式分享獨到對藝術品、文物、音樂...等方面的鑒賞。為了更加「多元化」,我亦期望未來能開闢「特殊主題旅遊」的單元,如「酒鄉品酒之旅」、「以球會友(高爾夫球..等)各國巡迴」、「名畫/藝術品鑒賞」、「學術研究及參訪」、「國際會議交流」、「國際參展及貿易往來」、名校巡禮、甚至「偶像追星之旅」...以上這些大都非我能力所及,所以我期盼能得到我的朋友群中有這方面經驗的人來協助。也許我不該現在就畫這麼大的餅,至少我期許能擴大視野到另外一個自己所不熟悉的境界甚至更高的層次。
其實,有關旅遊方面的知識無所不在,甚至可以遍及許多不同的領域。凡具有自助旅遊自行安排行程能耐的人都可稱之為「旅行家」,他們的經驗尤其需要學習,特別是能在旅遊行程中知道如何排除風險進行順利也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專業。任何朋友若願意分享其曾精心策劃的旅遊行程,再加上一些精彩的照片,不需要太多文字敘述即可符合上述「兩顆星」的等級,也是大部分旅遊者所希望參考的內容(特別是「自助旅遊者」)。其他有關旅遊的文藝作品、散文、實戰經驗(經濟實惠安排住宿/採購/訂機票、安全提醒/特別注意事項...等)也都是深受本部落格所歡迎的!」
當然,在此要再度強調"本版主並非要成為「網紅」,所有自己所公開的內容均為「無私」、「無償」性的分享,但必須保有必要的知識產權,任何讀者若想用相關內容者請註明出處及本落格網址即可。至於受我邀請願意分享的朋友,雙方可就合作事宜另行訂定相關智慧財產保護之協議以共同遵循之。
為使本文力求精簡(雖然版面似乎已到「非不得已」的大),文內所述及到所有相關重要的內容、計劃等均不在本文「露出」,而改用以下「超連結」的方式由讀者自行點閱參考(若干內容仍需持續修訂及更新),以助讀者了解本版主對本部落格構思之全貌及相關因素間之關聯...
讓我們藉此園地一起攜手環遊世界,並使任何人均可在世界版圖中佔有自己一席之地。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與鼓勵!
版主 Barry 熊敬上
相關文章重要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