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311555《探索神州》系列之一 - 2011秋北京「嬉遊記」(下)
《探索神州》系列之一
2011秋北京「嬉遊記」(下)
10/31/2011
我們一家人在2007年春節期間隨團到哈爾濱看冰雕,在北京駐足了兩天,除到之前未去過的天壇、頤和園外,其他北京觀光客必去許多景點對我們而言,就已沒有太多的新鮮感了。2008年奧運前20天我驚鴻一瞥地看過「鳥巢」、「水立方」外部的雄偉及造型的特殊,當年11月的IPMF,我們從台北組了一個20餘人的旅遊團到北京,GPAC北京還特別安排我們入內參觀。接著,除兩天的會議,有3天的北京旅遊,我則因有一天在清華大學授課、一天與Simon(我當時是PMI-Taiwan的理事長,他是秘書長)拜訪了外國專家局及北京的Nokia Siemens Network,也只有一天隨團又逛了一趟頤和園,並到了北海公園、山外山等景點。接下來的2009年7月應邀參加外專局10週年慶大會並擔任講者、2009~2011年數度為中國微軟的授課、為PMI-China以志工方式提供講座等,均未安排任何遊覽,而每次都由諸如清大的強老師、外專局的鄭處長、PMI-China的Bob/Michael、Prometric的John/Iris、神州數碼的Stony等這些朋友們邀請而得以嘗到北京許多高檔餐廳的美食(其中John帶我去的「皇家糧倉」讓我印象最深刻),成為我在北京另一種絕佳的享受。
在台灣時William/ Linda夫婦即與我們相約一起逛北京,他們夫婦除第一天與任教於北京大學的表姐相聚去了天安門、頤和園、紫禁城等景點,次日則由我安排一起隨性地去最適合「閒人+文人雅士」去的地方。所以我就以自己與Carol的經驗來想這對與我們「同質性」高(喜歡藝術文化的職場專業人)的夫妻,北京有那些去處是最可能吸引他們(尤其要讓首度來北京的Linda感到是一種「經典行」)。經過在網站上蒐尋,我參考了一名為「偷得北京1日閒」的逛法。裡面用非常簡潔的文字(如湖光‧柳浪‧藝品街;小橋‧流水‧酒吧街;名人‧故居‧清王府;佛寺‧胡同‧古民俗)來形容其所規劃的旅遊路線,而深得我心且想依樣畫葫蘆。9/15日我們一行4人搭「打的(計程車)」往位於北京市西城區(什剎海)方向行駛,經過鐘樓與鼓樓,來到老婆大人建議的第一景點站──歷史悠久的「煙袋斜街」。穿過牌樓,一進入這條小街看到夾雜著一家家傳統工藝品店、古玩店、中西合璧的服飾店、新潮的時尚店,畫廊、精品、以及看到許多用文革時代的政治口號做的令人「會心一笑」的小飾物。這條街看似傳統,卻處處看到了現代藝術與創新的影子(肯定可當成是北京「文創產業」之一)。我原以為用輕鬆悠閒地方式邊走走、邊看看穿過這條長約200~300公尺東北-西南走向的小街,大概不消30分鐘即可,沒想到因為多數的店都能吸引兩位女士們進去,況各自都買了如絲巾、小飾物、衣服等(我們兩位男士則耐心隨侍在側,並幫忙拿採購袋及付錢),卻足足花了近3個小時。看到大家都能如此地心滿意足,我想我們的選擇是對的,而無需非要先對一個地方走馬看花,再又匆忙地趕下一個地方。所以,午後我們就在小街轉角,進入以外國遊客為主要目標對象,有各色酒吧、餐廳的「后海」,選了一家百年老店,輕鬆自在地享受一頓傳統卻精緻的中式料理。接著,沿著湖畔漫步體驗那種「湖光‧柳浪‧小橋‧流水」的感覺。因Linda先行為大家預約了足療/保健(這也是我每次大陸行的最愛及必要的活動),所以我們就結束了當天這半套所謂「偷得北京1日閒」之遊。
說到足療/保健按摩,可是我的最愛,是每次大陸行,無論到那個城市的必要活動。根據我的經驗,這可是按摩師傅良莠不齊、服務水平好壞懸殊、且收費高低差別很大(有的可能是「掛羊頭賣狗肉」) 的行業。我在台北每週都有固定的師傅(相對各地是最貴的,但瞭解我要的「大力道」,且著重肩、頸、腰的需求)為我舒壓,上海、深圳我也去能滿足我要求的店且找指定的「保健師」;其他地方我一定會問當地朋友,而不會隨便嘗試,以免誤闖。當天Linda安排的那家屬於「家庭式」卻乾淨及服務好的足療店,是她表姐前一晚帶他們去過的。她介紹給我的師傅,確實功夫讓我十分滿意,(且我就有一個特殊本事,就是在我呼呼大睡時,仍知道師傅力道及處理的穴道對不對)。
當晚,強教授在西郊賓館西園海鮮大酒樓設宴,熱情地接待來自兩岸三地GAPC委員(台灣還有許秀影理事長及傅旭昇理事長)及應邀的講者。Carol與Linda及強教授夫人Angel也參加了晚宴,並在一起討論次日由強夫人安排她們女士們的「藝文之旅」的活動。在盡嘗佳餚、細品美酒、家常閒聊而賓主盡歡之後。我們兩岸三地GAPC委員隨即在今年執行主席強教授召集安排下,完成一年一度的常務委員會,我也算履行此行「官式」任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