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2419422011秋北京「嬉遊記」(上)
10/24/2011
從2002年7月第一次到北京開始,已算不清楚我到這個中國歷史上元、明、清以至當今的首都到底有多少次了。大致而言,我到北京的目的以參加國際會議的次數最多、授課/演講次之、洽談業務亦屬經常性的任務,純觀光旅遊則是相對比較少的,反正,平均一年來個兩、三趟是最正常不過的事了。而今年中秋節過後的北京行(2011/9/13~9/18)可能是最特殊、最輕鬆的一次;因為既不需要肩負發展業務的壓力、亦無需全心全力地投入在授課/演講上,卻是以見見老朋友、開開會、淨空學習/交流分享、以及進行一次深度藝術文化之旅為主。當然,前三週已談到,身為「大中華專案管理促進會(GPAC)」台北主席,參加一年一度兩岸三地輪流舉辦的「國際專案管理論壇(IPMF)」以及第二次舉辦的「PMI(中國)項目管理大會2011」(今年兩者合辦)仍是我此行的「官方」目的。另因PMI台灣分會理事William應邀擔任講者,攜夫人Linda同行,我也說服比我更熟識北京的老婆大人 Carol再陪我來京一遊,所以行前今年IPMF的東道主GPAC北京主席、清華大學強茂山教授1就趁此難得機會由其夫人Angel領軍,規劃安排一次夫人們的交流及藝術文化參訪,而又平添一個更有意義的活動。
比PMI(China)Congress/IPMF會議提前3天抵京,拜兩岸直航之賜,9/13日下午3時台北(桃園國際機場)登機,晚間7時我們已在北京近清華大學下榻的西郊賓館晚餐(不像2009年7月以前雙方無論從那裡出發,都必須清晨一大早出門,經由香港或其他第三地轉機耗時一整天才能抵達)。9/14日一大早我與Carol以非常興奮的心情在酒店大堂迎接從美國芝加哥返回大連探親的侯媽媽/侯伯伯一起用早餐(前情:請參閱《2011年暑期訪友點將錄(上)》)。住在美國維吉尼亞的Vienna小鎮,同一個社區9年(1994~2003)的我們,早就把彼此視為自己親人一般,且已有這麼多年未見,相見時均不免真情流露地「兩眼淚汪汪」。很高興看到已親自調教出兩位世界級小提琴家、一位大提琴家,堪稱中國「國寶」級的倆老,依然身體硬朗、精神舒爽(已70餘歲,曾為小提琴老師,因教琴極為嚴厲而讓自己子女不認為她是他們親娘的侯媽媽,看似比以前年輕,且更慈顏善目;已逾80歲的侯伯伯除更換人工膝蓋後行動較慢外,仍聲如洪鐘)。回顧當年我們全家初到美國,11歲兒子Terry才開始向侯媽學琴,僅3個月即可在當地春節聯歡活動上台獨奏一曲「新春樂」而「豔驚四座」,一路學到18歲進入維州最佳青年交響樂團的Northern Virginia Symphony Orchestra (曾在華府「甘迺迪中心」演出),並擔任其高中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而使我兒得以順利得到許多好大學入學許可的原因之一(遺憾他現因工作忙碌而不再參加樂團)。當年時值青少年叛逆期的Terry每當發生與Carol間母子衝突時,都有勞侯媽媽/侯伯伯來幫忙化解,且在 Carol以半工半讀方式念碩士期間,經常照顧那時我那還未滿8歲的女兒(使我後來隻身返台,得以專心於工作)。
當天下午我應老友也是我學生的神州數碼(Digital China)嚴總之邀到其位於中關村的總部與其中高階主管做了一場3個小時「如何使PMO專案辦公室發展成熟」的演講與心得交流分享。會後,我婉謝了嚴總晚宴的邀請,匆匆回到酒店與從「鳥巢」、「水立方」等08年奧運場址參觀回來的Carol與侯媽媽/侯伯伯會合。讓倆老在我酒店房間稍作休息後,他們又興致勃勃與我們聊天。晚上,我們到一家純中國古典裝潢的餐廳用餐(比較聞不到惱人的香煙味及聽不到吵雜的喧嘩聲),且要求口味不要太重(海外華人回到大陸多有不習慣每道菜重油、重鹽的問題)。除享受美食外,侯媽媽與Carol如數家珍地聊起過去許多回憶,滿腹經綸的侯伯伯,則與我天南地北的談世界大勢、全球經濟、美中情勢,且聊了一些台灣政情(從未到過台灣的侯媽媽/侯伯伯,卻從電視與媒體中十分瞭解與喜歡台灣)。一整天的相聚,在得到他們希望明年能專程到台灣旅遊這麼一個完美的結論後,方依依不捨卻十分愉快地互道珍重(他們次日即返回芝加哥)。我們都認為能見到他們倆老,此趟北京遊已算不虛此行了。
回顧從2002及2003年分別有幾次到北京出差的機會,都是行程滿檔,匆忙來去而無暇遊覽。直到2004年5月趁參加在大觀園酒店舉辦的第二屆中國項目管理國際會議 (ICPM 2004)之便,與一群香港朋友與PMI總會人員在全聚德本店用完不知編號為第幾百萬隻考鴨後,與大夥搭三輪車繞著老胡同及天安門廣場一圈而算是第一次能「到此一遊」。之後,我與老婆大人每次一起到北京,多半是我忙著開會或授課,她自助安排逛北京大街小巷及尋幽訪勝。2005年11月在清華大學中央主樓開完GPAC/IPMF大會,強老師那時知道我到北京那麼多趟居然還沒去過長城,特別安排一輛車把我、Carol及 Pamela(我擔任中華專案管理學會理事長時的秘書長),由其一位學生陪同下帶到了已寒風刺骨的「八達嶺」且登上了長城,並於返程時參觀了「明十三陵」,使我總算是真正「到過北京」了。那次,我還應邀到北京航天航空大學演講後,特地多留了一天與Carol到紫禁城參觀故宮、逛王府井大街滿足了一下採購的欲望,才使我終於從那時起對北京已不再感到陌生。
《待續》
1北京清華大學國際工程項目管理研究院副院長、GPAC (大中華項目管理促進會)北京主席、大陸知名項目管理學者與實踐家;從2004年因GAPC/IPMF結識以來相交甚篤,與其夫人曾於2006、2009年兩度赴台參加GPAC/IPMF/PMITW活動,每次我到北京出差他均熱情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