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92123《探索神州》系列之三 走絲路讀歷史‧遊西域觀地理(四之三)

走絲路讀歷史‧遊西域觀地理(四之三)

6/19/2013

 

閱讀前提示

【如第一篇)】

 

   途中所經之處若能結合歷史故事或小說情節那是再有趣不過的事了。從吐魯番往哈密的途中經過了讀過《西遊記》的人就想親眼目睹並身入其境的「火焰山」。火焰山上寸草不生,年均氣溫在45℃以上,地表溫度夏天更高達70℃以上,號稱是「全中國最熱的地方」;在陽光長照下,紅色山體讓人感覺熱浪滾滾「蒸騰繚繞」,恰似烈焰燃燒 (註一)。我想吳承恩當年(16世紀明朝中葉)在寫這本「中國四大奇書」之一的《西遊記》 (註二)時可能來過火焰山(或至少研究過這一帶的獨特地貌),要不然怎能把唐僧等師徒四人赴西天取經路過此「八百里火燄(實際全長100公里)」的杜撰情節(有孫悟空「大戰鐵扇公主」與牛魔王三借芭蕉扇撲滅火焰山烈火的故事)寫得如此傳神,而又不失史實(唐玄奘(三藏),西方天竺取經確曾行經此地)。當然,這神話故事也使得火焰山名聞天下。有趣的是在「火焰山景區」還可以分別看到唐僧等師徒四人、鐵扇公主、牛魔王的雕像,並把一支巨大的戶外溫度計製作成孫悟空的「金箍棒」。博物館內還有許多《西遊記》情節的壁畫與史實上人物的蠟像。彷彿讓遊客重溫這段故事並佐證了玄奘取經的歷史。【當天FB連結

                                   【在火焰山下重現西遊記的故事】

                                  【孫悟空的金箍棒變成了溫度計了】                                           

【難得見到兒時印象中的牛魔王、沒有鐵扇公主就造就不了火焰山】

 

    「對大多數未曾到過哈密的人,對其印象多半是來自於「哈密瓜」。哈密瓜是新疆著名的特產(另其蕃茄佔世界65%產量,伊犁河沿岸也盛產薰衣草與精油),因味甜、果實大,故原稱為「甜瓜」(又名雪瓜)。清朝康熙年間,鄯善王把鄯善東湖甜瓜送給哈密王。哈密王把瓜送給康熙。康熙問叫什麼,伺使們說是哈密王送來的,不知叫什麼名稱。康熙便起名為「哈密瓜」 (註三),所以該瓜原產地並非是在哈密。其實,哈密僅次於拉薩是中國日照時間第二的城市,早晚溫差大,故其棉花品質特別優,才是哈密真正的特產。我們在該地參觀了「回王陵」(又稱哈密王墓)該墓為新疆著名的伊斯蘭建築,雄偉壯觀素雅莊重。大寺頂棚內由108根雕花木柱承重,四壁飾花卉圖案及阿拉伯文古蘭經,是哈密地區最大清真寺。
 

 

    傍晚我們在一家滿佈葡萄藤的民家先如久旱逢甘霖般享受當地既多汁又甜的西瓜,再邊品嘗各種不同

季節收成與特殊方式製成的葡萄乾、小吃,邊與熱情的男女主人共跳維吾爾舞。

 

 

  

    從哈密岀發要行駛440公里、約六小時才能抵達甘肅的敦煌,當天正好遇到「沙塵暴」能見度低而行車緩慢。途中因無公共廁所,所以有三次男男女女分別各自掩護,下車尋找適當遮蔽就地「野放」,亦為難得經驗。當然更特別的是到了鳴沙山,卻是在沙塵暴中「全身包裹(只漏眼睛)」騎駱駝(有別於在內蒙騎駱駝時另一種新鮮感)。鳴沙山橫臥在敦煌城南,綿延40多公里,最高處海拔1715米。在天氣晴朗時遠望,可見〝峰巒高低起伏,如刀削斧劈,景色奇麗,蔚為奇觀〞。我們卻只能在步履時輕時重的駱駝背上第一次見識到什麼叫「黃沙滾滾」,並連想到過去數千年來經常要在此環境下保疆衛國的大漠英雄有多讓人敬佩。【當天FB連結

  

  

    結束一小時餘的「沙駱騎」,在風沙仍未歇下繼續觀賞了在鳴沙山中沙漠與清泉相伴為鄰的奇景,這就是稱為天下沙漠第一泉的「月牙泉」。〝月牙泉在鳴沙山的懷抱中嫺靜地躺了幾千年,雖常常受到狂風凶沙的襲擊,卻依然碧波蕩漾,水聲潺潺〞,所以絕對是道道地地的「荒漠甘泉」。【當天FB連結

  

    走完了「西域」在進入「河西走廊」前,不能不回顧並瞭解「漢武帝遣張騫岀使西域」的那段歷史。漢初,匈奴兵強勢盛,威脅中原;漢室乃採和親政策,以懷柔匈奴。漢武帝為雪前恥,遂遣張騫於西元前138年出使西域以聯合大月氏 (註四)合擊匈奴。惜張騫失敗被匈奴囚禁十年,逃脫後仍不忘使命,終於找到已遷移原地的大月氏,唯協議戰匈奴未果乃悻悻返長安,但帶回西域珍貴煉鐵術與西域的地理、物產、風俗習慣及開闢通往中亞的交通要道等寶貴資料 (註五)。在魏青、霍去病兩位悍將征服河西走廊後,西元前119年張騫二度出使西域36國,開始中國經營西域,並開創絲路商道,促進漢夷文化交往頻繁,中原文明通過絲路迅速向各地傳播,使張騫出使西域更別具特殊偉大的歷史意義。另漢武帝從張騫得知大宛國(現烏茲別克) (註六)盛產「汗血馬」這種中原無法比擬的馬種後覬覦已久,遂分別於西元前104及103年出兵大宛國,第二次由李廣利率近17萬大軍出征,犧牲了16萬人方才取得3000匹「汗血馬」良駒(如下圖:取材自網路)在中原繁殖,而大大提振了漢朝的軍力。西域也是從漢朝開始建立成為中國的版圖。


    此行最夢寐以求之一的就是來看「敦煌石窟,我們到的是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又名「千佛洞」,且是「中國四大石窟」的「莫高窟」 (註七)(另還有一「榆林窟」是莫高的姊妹窟)。莫高窟原有735 洞窟,於前秦建元二年(西元366年)起由樂僔和尚開始鑿洞興建。現存各朝代洞窟492個、壁畫45,000餘平方米、彩塑雕像2,400餘尊、絹畫近千幅以及各種寫本文書四五萬件,從北凉、北魏、西魏、北周等十六國起至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歷時1,600餘年,是中國現存石窟藝術寶庫中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一座且是世界藝術寶庫 (註八),更是璀璨中華文化與佛教藝術的經典【當天FB連結
 

 

 

   當解說員打開幾個現被國家妥善保護的石洞鐵門,看到一尊尊或巨或微、造型千百種不一的菩薩、佛陀的雕像及壁畫,並分別介紹它們的歷史與印度文化的淵源,佛教藝術的演進等時,真覺得我華夏文明之博大精深及對外來文明的廣納包容與學習的胸襟(特別是魏晉南北朝雖是中國歷史上政治最黑暗混沌的時代,卻是大量引進外來藝術文化及宗教,也促使中華文化最多元、藝術發展頂盛的時期)。身為炎黃子孫能不為我們自己的文化感到驕傲嗎(連我們進入洞內踏在腳下北魏時的石磚都已經過千餘年,比現今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歷史都悠久)?可惜,每一窟內仍時可發現這千餘年來陸續被破壞掠奪的痕跡。

由於洞內都不得拍照,故以下照片均取材於公開網站,(第158窟臥佛像 【原文網址:https://itw01.com/Y7BZLE9.html】、敦煌刺绣《凉州瑞像图》、栩栩如生的敦煌塑像仿制品),僅能以此聊備一格。


 




    最遺憾的是,清光緒二十六年(1901年)道士王元祿在一個石窟意外發現封存近5萬件包括各種文字編寫的佛經、樂譜、文獻、史籍、書信等歷史文物的「藏經洞」,(乃是研究公元4世紀至公元11世紀中國歷史的寶庫),卻在此後十餘年間,被英國人以賤買或偷盜方式帶走最多,法國人亦不遑多讓地劫走其中最有價值的文物;美國、俄羅斯及日本人亦盜奪了不少。使這些文物現流散於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博物館,現在中國僅保存其中8,000餘件。也正因為如此,從上一世紀初以來,以藏經洞出土文物與敦煌石窟藝術為主要研究對象的「敦煌學」在全世界興起,已成為當今國際文化研究上的一門顯學。民國時,國畫大師張大千曾留在莫高窟3年臨摹壁畫,並在當時規劃成立了博物館奠定了保護及研究那些石窟與文物的基礎,而目前大陸政府不遺餘力的保護老祖宗的遺產讓所有海內外華人都非常肯定。相信所有華人都希望那些被掠奪散失在海外的中華歷史文物終能有一天能回到母親的懷抱。

                                                     

上一篇 :走絲路讀歷史‧遊西域觀地理(四之二)

下一篇:走絲路讀歷史‧遊西域觀地理(四之四)


注釋:

----------------------------------------------------------

(註一) 維吾爾語稱火焰山為“克孜勒塔格”,就是“紅山”的意思。每當盛夏,山體在烈日照射下,熾熱氣流滾滾上升,赭紅色的山體看似烈火在燃燒。
(註二)在清朝曹雪芹寫作《紅樓夢》前,明代的李漁有「四大奇書」的說法,即《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金瓶梅》。但在《紅樓夢》成書後,一般以《紅樓夢》取代《金瓶梅》的位置,改稱「四大名著」。也有人把《金瓶梅》和《紅樓夢》兩者皆包括於內,成為「五大名著(小說/奇書)」
(註三)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3%88%E5%AF%86%E5%9C%B0%E5%8C%BA
(註四)中國史籍上記載的大月氏就是今天的阿富汗。大月氏民族原本居住在中國的敦煌、祁連之間。約在西元前三世紀時,受匈奴族的壓迫,他們才遷居到中亞細亞媯水流域──即現在阿富汗和烏茲別克斯坦邊境處的烏姆河流域。(http://wenda.tianya.cn/question/1a8b81aae6b603ab)
(註五) 張騫帶回了如胡麻、葡萄、胡蘿蔔、蠶豆這些原產於大月氏的農產品。如今,這些農產品已成為中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西元424至428年,大月氏生產琉璃的技術傳入中國,琉璃的生產成本大大降低(http://wenda.tianya.cn/question/1a8b81aae6b603ab)(http://wenda.tianya.cn/question/1a8b81aae6b603ab)
(註六) 大宛是中亞古國,位於蔥嶺西北山麓和天山山脈西端的南麓,費爾幹納盆地一帶。(http://wenda.tianya.cn/question/1a8b81aae6b603ab)
(註七)「莫高窟」與大同「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http://wenda.tianya.cn/question/1a8b81aae6b603ab)
(註八)莫高窟始享有「世界藝術寶庫」、「世界現存佛教藝術最偉大寶庫」的雙重桂冠。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http://wenda.tianya.cn/question/1a8b81aae6b603ab)

回應

花甲旅行者Barry 現居美國加州的專案管理及旅遊資深顧問、專業講師與演講者、專業管理書籍作者、部落客、全球旅行者、國際志工、專欄作家;為美、中、台五家公司創辦人、兩家專案管理社團法人創會者。因工作差旅及個人旅遊愛好,迄今已遊歷過世界五大洲45個國家超過300座城市及全球百餘處世界級名勝與自然景點(其中半數是自助型深度旅遊),他非常樂意在其兩個不同的園地-「Traveler的世界版圖」ˋ「專案管理熊培霖老師」分享他豐富的旅遊、專案實戰與教學之經驗。